米老鼠和蓝精鼠v 发表于 2021-9-9 19:10:29

汉服运动之争议

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问题:


什麼是汉服?


  反方: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中华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服饰相互影响,各朝各代的服装都有所不同,没有纯粹的汉民族服装的说法。比如,清朝的汉族服饰已经和满族服饰融合在一起。进而认为,汉服的概念是广义的,很难加以明确的界定。

  正方:汉民族服装尽管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但其基本民族特徵则并未改变,汉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根据各个职业、社会阶层、年龄、场合等因素都有其对应的不同的衣冠制度。庶民怎麼穿、学者文人怎麼穿、官员怎麼穿、在家怎麼穿、会客和仪式等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章法。

  汉服泛指三皇五帝时期到清政府实行剃发易服前的汉族所着服装系统。汉服在各个朝代根据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审美标准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但是章法未变。例如唐代社会文化开放外向,所以广袖博带以及抹胸女装的审美在保守的宋代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男子的圆领袍服却自唐代一直延续到明代,而交领右衽的形制一直未发生根本改变。


应不应该恢复汉服?


  反方:汉服的消失虽然是历史原因,是一个非正常消亡的过程。但是,历史是不能重来的。对於现代汉族来说,传统汉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什麼作用了,当作历史文化加以保存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在现代恢复传统汉装。

  正方:各民族的民族传统服装都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这正是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民族服装存在的必要性并不能从功利的「穿了又能怎样」的角度去定夺。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它是清国政府通过「剃发易服」强行取缔而消亡的。汉族服装又是汉族的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汉服,有利於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在现代恢复汉服十分必要。


应不应该全面恢复汉服?


  反方:可在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大庆典、婚礼、寿辰、丧礼以及休闲时穿着汉服的礼服和常服。认为平时穿着汉服会不方便,应该仍着现在的服装。也有人认为,当代交际礼仪有其通行规则,在很多场合都有着装标准,不能因此而破坏。即便是传统保存较好的韩国和日本也并非完全着民族服装(韩服、和服生活。亦有人提出制造改良汉服或生活汉服作日常穿著用。

  正方:正如韩服和和服一样,汉服既有可以用於重大仪式和节日穿着的宽袍大袖的礼服,也有紧身窄袖便於运动的居家便服。至於日常的工作和乘车出行等,汉服也是跟日韩两国一样的道理。作为民族服装,它的使用场合有着一样的弹性空间,汉服运动并不追求不现实的汉服全面日常化,而是在节日、婚礼、重大仪式、太极和武术、射箭射礼等场合穿着。这一点包括日、韩、匈牙利等在内的许多民族都是一样的,所以日常工作出行可以与上述国家一样穿着西式服装或者便服。


是否可以把马褂(唐装)、旗袍作为现代汉族的民族服装?


  正方:马褂、旗袍在国外有较大影响。不少外国人把马褂、旗袍当作中国的传统服饰,已经默认为传统中国的形象。因而,把它们顺延作为现代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也未尝不可。

  反方:马褂(唐装)、旗袍是满装的改良及其延续,跟汉族传统民族服装差别较大。交领右衽等汉服的形制并非只是衣服的款式而已,而是与汉族天圆地方以及古代汉人对世界和宇宙都看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唐装)马褂无法代表汉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性格。而旗袍突出女性胸部和臀部以及一直开叉到大腿的突出性感的审美亦与汉民族的内敛且追求淡雅清新的性格格格不入。况且另有一些外国人将中国人留辫子(pigtail)的形象当作传统中国人的形象,我们是否也应该顺延并且默认?


汉服运动是否会是否会引发大汉族主义?并影响汉族与中国其他民族的共处?


  反方:对此感到担忧。由於汉族人占中国国内人口的大多数,并且汉服运动可能会造成汉族历史受迫害意识的过度膨胀;过分的强调那段历史对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激化民族矛盾,继而引发民族问题、影响民族共处。

  正方:对此表示乐观。他们认为汉服运动是汉族内部进行的文化运动,并非针对其他少数民族。汉族穿汉服的同时,满族可以穿旗袍,藏族可以穿藏袍……等等,少数民族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而且是非官方的文化运动,跟三百多年前清朝推行的「剃发易服」完全不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服运动之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