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是国家崛起的核心要素之一
到今年2022年为止,汉服发展的相当好了。与十年前相比,浮躁的情绪大大减少了。
十年前那种穿上汉服逛步行街的暴发户心态,到现在,自然而然,消失了。
从这一点上,我对华夏传统文化的复兴持乐观态度。
有个挺有趣的事:2012年10月17日,网友“lishuman”质疑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中屈原所穿服装出现“左衽”失误,该书为2006年6月第2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右衽,这是有关华夷之分的大事,是有关民族自豪感的大事。2012年前,此类常识居然无人知晓,可见民众缺乏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汉服,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繁复。各种规矩讲究。二,美丽。
这两个特点,2022年已经全面显示出来了。
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已经能够将汉服穿出一种美感,很中国的一种感觉。
注意,这非常重要。
甚至有可能是中国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核心要素之一。
比如这个穿黑色汉服的年轻男子。
他这个形象我们看到了,然后,我们再去看一些语言,“谦谦君子”,“君子比德似玉”,哎,我们就真的理解了。
再比如,古人讲究“重德不重才”。现代人很难理解重德不重才。
现代人他疑惑:“重德不重才怎么搞得到钱?”
当现代人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明白了,品德高的人福报必然大。
有个趋势,我认为是非常好的。现在有大量的青年男士穿汉服了。
这是个非常好的迹象。
青年男士穿汉服,自然的会走向:柔和沉静,有温暖的感觉。当然有种美感。
与打篮球的一比,这些所谓的运动健将确实像地狱里的恶鬼,丑态毕露。
这是文化方向的彻底变化。从一个方向变化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现在大众穿汉服,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规则。
比如,唐制,宋制,明制。
你穿汉服得先说“我来个宋制”。
这显示出汉服在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从衣服外形上生出来幽深的文化气息。
这种文化气息自然会影响到整个民族,因为华夏是五千年一直延续下来的,这种气息很容易就被人接触到了。
比如,颜色,西方人也研究颜色。西方人细分红色有上千种,但他们习惯将某种红色定名为“k537红”。冷冰冰没有美感。
中国人将红色细分命名为:绯红,蕉红,乌红,猩红,赫赤,绛红等等。
这些汉语词汇神秘浪漫温暖美丽。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底蕴。
为什么要明华夷之辨?原因在此。
颜色中很多古代词语,特别有味儿。比如,春水色。
居然有这种颜色。
听到这个词就想到: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旖旎温柔,当下就是极乐。
在现实中,2022年的很多普通人穿起了汉服,这是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核心要素。
现在的学术界,在华夏民族文化复兴这个领域,无人才,无信心,无建树,无灵气。整个学术界都僵硬的很,还是用西方的逻辑决定论在跳僵尸舞。
反而是在民间的普通人,大穿汉服,灵动活泼,博大幽深,生机勃勃,成绩显著。
不过这也体现出华夏文化的刚健顽强,东方不亮西方亮。
挺好的,汉族本来应该有的模样正在慢慢实现。 嗯,个人觉得可能会引发类似文艺复兴的美学层面的运动 惭愧我穿的都是汉元素 好!! 雀食,穿上老祖宗穿了几千年的衣服,挺适合吃二茬苦,受二遍罪的 民族复兴,衣冠先行 是啊 很久以前留过贴结合实际情况
在初三毕业 或者高一开学 举办全国性的 成人礼仪式 穿汉服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买或者租) 我觉得你这不少就属于鬼扯,我一个爱汉服也爱打篮球的人我觉得两者都很好。还有懂什么叫沐猴而冠,没有一定修养学识的人,你穿起来也是不伦不类。 这些都是官服吧?应该多宣传一些平民百姓的常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