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不是路走窄了
一个小姐姐穿了汉服发了朋友圈。本来很高兴的一件事,但很多小姐姐会在底下评论: “冒昧问一下小姐姐,你这衣服哪里买的,感觉好像山寨或者影楼...”、“这个叫古装吧,不叫汉服呀...”、“礼貌的说一句,抱歉没有冒犯的意思,就是我感觉这个衣服形制不太对...”等等这样的话。 极大 打击了一大部分喜欢汉服但是怕买错衣服的人群的兴致。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我觉得只要满足了“汉服”最突出的特点就都可以叫做汉服。像是和服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它有个大腰带,裙摆还比较直筒,韩服也很好辨认,那种从腰下面大大的裙摆就是韩服。
那为什么我们的汉服源远流长,款式多变,却反而约束多多,叫人不敢确认呢。
因为古代朝代太多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主打的流行服装。我觉得不应该太过于计较形式,只要满足了汉服最突出的特点,那就都可以统称汉服。我们也是创造历史的那一批人,为什么我们创造的服饰不能被后人叫做“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呢。
我更希望各种形制的汉服都是我们的,而不是把我们设计的衣服和饰品因为一些形制问题拱手归给日本和韩国。除了日本那种一眼能看出来的和服,连韩国衣服都是“抄了”我国朝鲜族服装,总之,这些衣服都是我们的! 感觉说的有道理
都说汉服形制最重要,不能变,变了就不是汉服了。真的是这样么。那为什么古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装呢。如果不能变,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夏商周穿什么我们就穿什么啊? 真正喜欢汉服的,怎么会这样说,反串黑太明显了 首先,当有人评论你穿的是山寨的时候,你下次附上吊牌的照片。有人说不像汉服,你就跟他讲这是什么形制,流行于哪个朝代。 说你形制不对的,你可以跟他解释,为什么是右衽,为什么有中缝,为什么有接袖,为什么上下分裁,为什么腰带那样,为什么袖子是圆的领子是方的,为什么大多数是无扣结缨,上衣为什么用布四幅,下裳为什么用布12片?
什么是汉服?汉服就是穿在身上的华夏文明,所以形制重不重要? 这玩意还有山寨一说?都是老祖宗的东西,也有山寨这种说法吗?这不成洛裙了吗? 我也觉得。汉服无圈人有圈,某些自诩为“专业人士”的汉服警察,一边打着复兴汉服的旗号一边四处出警,就连有的商家用了一些网纱蕾丝等元素做装饰就被挂起来群嘲说汉服没有这些东西,一些刚接触的萌新因为没经验买了件盗版或者买的不是他们说的正确的形制(一片裙和两片裙),也会被挂起来嘲讽,吓得萌新再不敢穿了,最有意思的是前几年来着汉服圈疯狂打压有肩带的齐胸襦裙,骂商家骂裙子不配称为汉服,因为记载里襦裙没有肩带,结果过不了多久有肩带的汉服文物就被发现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古人是古不是傻,怎么穿衣服舒服方便你以为他们不知道吗hhh。也有的人只是觉得汉服好看买来穿穿,就被教育穿的不对不懂传统文化,自己买来的衣服想怎么穿怎么穿,只要不擦边,普通人当它是件衣服,汉服圈却一堆规矩,直接的导致汉服被很多人嫌弃事多。这些都是之前我疯狂迷恋汉服时候经常看见的现象,我曾经买了一堆汉服,现在可不敢拿出来说,毕竟很多现在在他们眼里可能都不是真正的汉服吧。 其实我觉得汉服只要保留基础形制就可以了,最近在看康乃馨日剧,讲一个女孩儿做服装设计的故事,恰好在时代变革的时期,她把和服下半身做成了灯笼裤,更加便捷了,但是也还是和服,是这个时代的和服。所以我在想假如汉服没断代,也会是有很大的变化的,但是正因为断代了,我们才更有必要了解清楚,科普好历史上出现的汉服,只有基于历史上汉服的基础形制再做出改变,才叫做汉服。而大多数影楼装,都是没有根据历史,想象出来的。至于山寨我觉得倒是无所谓,当汉服越来越普及,山寨也会越来越少,尤其近几年,白菜原创很多了,山寨已经没有太大市场了。对于山寨商家来说,与其买来别人的再研究怎么做,还不如自己买个稿件做原创省事了。 其实我也看重形制,但是我是疑惑根据古画和泥俑模仿外观的能不能归类为存疑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但是古人也画上去了,虽然可能有艺术加工,也是古人的了,符合中式审美的,这里争议太多了
以及放量要不要太严格,有些喜欢放量大的,有些喜欢放量小的,我倒是放量别整成紧身衣都能接受
至于日本动漫国产游戏那些都立裁的肯定不能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