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二次元资讯 >

二次元资讯 郑秉文:2007年11月法国大罢工札记(2)

2023-08-18作者:动漫科技来源:管理员发布次阅读

    这里从辨析法国社保制度使用不同词汇的角度来强调法国社保制度的特殊性,绝不是吹毛求疵。法国用于社保方面的术语经常看到和使用的大约有三个:第一个是La protection sociale,它一般指“社会保护”,是不确定的普通泛指,例如法国人在讲法国和外国社会保护制度时就常常使用这个词即le système de protection sociale。我们中文里也可将之泛泛的译成社会保护或社会保障,但绝不应翻成社会保险;第二个是Les Assurances socials,这个专有词汇是专门指法国1945-46年改革之前的法国社保制度,在法文所有著作和文献当中都是这样使用的,我们会注意到,它是复数并是大写,专指当时由许多小制度组成的“法国社保制度”。此外,Assurance这个词是保险的意思,具有精算的含意,所以应该翻成“法国社会保险制度”;第三个词是la Sécurité sociale,我们可以将之译成“社会保障”。法国1945-46年拉罗克改革方案中专门有一条指出,从此之后,沿用了几百年的法国社会“保险”制度这个词不再使用,改为使用社会“保障”制度,把assurances改为sécurité,即把le système fran��ais des Assurances sociales正式改为le système fran��ais de Sécurité sociale。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实际上这个小小的用词的变化反映了战后法国政府至少拉罗克本人欲整合法国碎片化制度的想法,以减少“保险因素”,增加“保障因素”,这个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官方用词的变更从字面表达上看也是非常准确的。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保险”(assurances)与“保障”(Sécurité)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后者更为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强调国家财政的积极因素。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当年对法国战后1945-46年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除了英国1941-42年贝弗里奇报告以外,还有1934年美国实行的新政、1936年凯恩斯主义的流行、1936年法国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社会党、法共和激进党等党派以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名义进行联合竞选获胜,建立其首届人民阵线政府,社会党首次出任总理,为争取劳动群众的基本劳动权利发挥了作用)、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在美国费城通过的《费城宣言》(主要精神是强调人类不分种族、信仰或性别,在自由、尊严、经济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为实现此目标而创造条件应成为各国和国际政策的中心目标)、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等等,等等。当时这些国内和国际大环境造成的气氛和趋势,他们所强调的基本原则等,对法国重建社保福利制度的理念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即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和财政支出的作用、强调社会福利制度应实行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待遇等“三统一”。这里要说的是,当时美国通过的《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的“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概念比较狭窄,专指狭义上的“养老、遗属和残障”保护,而不像法国人使用这个词时涵盖了养老、医疗、家庭津贴、失业和工伤保险等五大项目,这是法国人与美国人在使用social security时存在的差异。对于法国人使用这个概念时包括这五个项目的问题,法国半官方的权威机构“社会保障历史委员会”(CHSS)在其出版的每本专著和研究报告中都曾作出专门的释意。

    如果我们再继续往前继续追溯,在用词上还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在1928-1930-1935年福利制度改革的立法中,法国人使用的术语是“社会保险”(assurances sociales),在此之前一次重要立法是1910年,那是法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首次在全国范围地强制性地将工人和农民纳入到养老制度里面来,那次使用的是“退休制度”(retraite)。1910年4月10日的这部立法是《工人和农民退休制度》,法文是《Retraites ouvrières et paysannes》,简称是“ROP”;随后,1911年7月3日立法、1912年2月27日修正案等,使用的均是“退休”概念。正是在这个历史阶段,农民、矿工、铁路工人的“特殊制度”(régime)得以确定和成熟起来,1910年立法确立的《工人和农民退休制度》(ROP)成为现代法国社保制度的雏形,其历史意义相当于1882-84年德国立法的地位。据统计,当时ROP所覆盖的人口情况是,在1000万领薪者中覆盖了将近800万人,而当时的经济活动人口是1250万人(男性和女性合计),1906年全法人口是2100万,1911年是3920万。据法国学者的说法,1911年的法国“退休制度”是le système de retraite,其基本理念和原则是建立在“互助”的基础之上,这个互助就是assurance mutuelle,带有保险互助的性质,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发起并负责,而绝没有来自于公共基金的“公共救助”(assistance publique)的含意;但正是从1910年立法开始,国家公共干预就逐渐成为必须的了。

    从上述近代法国社保制度用词retraite——→assurance——→sécurité这三次立法时的更替,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法国社保制度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情况,它反映了法国社保制度及其理念的发展路径:1910年立法的互助性质——→1928-30年立法的保险制度——→1945-46年改革的保障制度,等等。

    我不是语言学家,对法语的掌握和知识十分有限,即使英语也是略懂皮毛;我对上述法文用词及其语意的上述理解和提出的辨析,不一定完全准确,只是从社保研究者的身份,想说明和理解法国人自己对其社保制度和概念的诠释,深层的含义是试图考察和探析法国社保制度“碎片化”的演变过程、历史源头和基本现状,旨在从第三只眼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法国社保制度的某种特殊性。但是,无论如何,一国使用概念术语是有目的的,可从一个侧面看出社保改革的一些脉络。

 

五、结语:感慨与沉思

    1.历史传统:特殊制度与罢工盛宴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由社保待遇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大约有10多次,平均10年一次。这100多年来的法国大罢工几乎都离不开法国铁路工会和铁路公司的博弈。如果以1937年建立法国国铁公司(SNCF)为界,在此之前主要有4次,他们分别是1891年、1899年、1910年和1920年大罢工,这个阶段铁路罢工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当时,铁路主要由6大公司垄断(PLM,北方公司、巴黎-奥尔良公司、地中海公司、东方公司、西方公司),这6个公司的雇员总共是250285人,在此之前的退休金每月大约262法郎,平均退休金替代率是11.55%,1899年大罢工之后上涨到18.08%。1937年4月,这6个铁路公司合并成立现在的“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简称“国铁”,SNCF, La 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国家持股51%,其他49%由原来的股东持有,从这一年开始,法国铁路的经营彻底完成了从私营向国营的转变,同时,也形成了罢工的传统,成为法国“特殊退休制度”罢工的导火索。

    在1937年之前铁路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罢工的规模要小一些,但自从1937年组建国铁公司(SNCF)之后,全国性的大罢工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影响一次比一次大:1947年是因为工会分裂导致的,1953年罢工的诉求主要是反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引发的,1968年罢工主要表现在席卷全法的红色风暴之中,1986年罢工主要是对希拉克政府日益不满,物价高涨(购买力下降了1.49%)。1995年大罢工是反对于贝政府拟发起的对“特殊退休制度”改革,这是一百多年来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全法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交通瘫痪整整21天,震撼全世界。2007年11月这次罢工的规模仅次于战后以来1995年的罢工。

    细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五个特征:第一,在法国铁路工人一百多年的10次大罢工历史中,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罢工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工资待遇等,战后引发罢工的导火索主要有两类,其中三次是由于其他原因,另外三次是由于抵制和反对改革“特殊退休制度”引起的。第二,战后以来这6次罢工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比如,1986年罢工参与率是47.5%,1995年是75%。第三,除了这些全国性的总罢工以外,中型的罢工次数越来越密,矛头直接对准“特殊退休制度”的改革,尤其是自1995年以来,几乎每2年左右都在巴黎发生一次铁路大罢工,影响全国的交通秩序,几乎每次都是由于政府欲对“特殊退休制度”采取改革措施或相关的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发生一次大规模罢工。第四,除2007年11月这次以外,几乎每次罢工都是工会胜利,政府妥协。唯独2007年11月这次是以工会妥协和政府胜利而告终的。第五,也是最后一个特征,日常的小型罢工多如牛毛,非常密集,几乎每月都有数起,笔者为此查阅了2008年1月1日至6月1日主要报纸,仅在巴黎发生的与福利待遇有关的罢工就高达三十多次,这里笔录其主要活动如下:

    1月22日法国能源部门、巴黎公共交通公司(RATP)以及法国国铁路(SNCF)职工在巴黎举行全国性的示威,要求提高工资和退休金,“捍卫购买力”;

    1月24日全法五家医护人员工会成员举行全国行动日,呼吁提高待遇;

    1月24日全法小学教师、公务员和法国电视二台的工作人员举行大罢工,呼吁就工资问题进行谈判;

    1月30日和2月6日全法出租车司机联合会(Fnat)会员两次停工举行全国性示威游行,要求“全面敞开”出租车和高级包租汽车(VPR)市场和增加出租车数量;

    2月11-12日,法航空中管制员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待遇;

    2月13日全法广播电视系统罢工,要求提高待遇;

    3月4日巴黎科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科研经费,反对行政干预;

    3月6日几万名退休人员在巴黎和外省同时举行游行示威,要求“立即”和“大幅”提高退休金,认为1月份养老金提升的1.1%是根本不够的;

    3月18日和4月3日法国中学生和教师在许多地区举行示威和罢工,抗议裁减教师岗位;

    4月7日,教育部与师生对话失败,全国高中生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减少教师职位的改革。这是两个星期以来的第5次全国行动日;

    4月8日,巴黎中学生联盟举行了全市教师学生大罢工,大约有2万人参加,其中教师有几百名,抗议从下个学年开始取消部分教师职位的改革;

    4月9日,数百人在巴黎和外省同时出现集会示威,反对自2008年1月1日以来实行的医疗保险“自费定额”措施。示威者在卫生部大门前堆置了一些药盒,高喊“要健康,不要自费定额措施”,糖尿病人协会和社会党、社会主义青年运动以及法国共产党等派代表参加了集会;

    4月10日法国医疗、外科和产科工会进行全国范围大游行,旨在反对由政府制定的2008年诊所医疗收费规定等。同一天,法国空客公司在几个城市同时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公司裁员;

    4月23日,马赛等一些港口工人罢工,抗议旨在“提高竞争力”的吊车司机等搬运部门的私有化改革措施,港口陷入混乱;

    4月24日,法国空客职工举行罢工,总部和分厂几千人参加,旨在反对取消工作岗位,反对出售工厂;

    4月29日,法国空中客车集团员工再次罢工,参与人数明显多余24日;

    5月10日至18日,大西洋沿岸港口渔民举行示威和罢工,封锁了部分港口,抗议油价上升;

    5月14日开始,假期逐渐开始,学生示威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外省的一些中学师生罢课进入高潮甚至封锁了校园;

    5月15日,30万高中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举行全法国示威游行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反对政府取消几千个工作岗位;

    5月16日至25日,税务局系统陆续举行罢工,抗议政府将税务局和国库合并的改革,因为合并之后将减少1.3万个工作岗位。罢工严重影响了正值缴税期的正常工作,警方为此出面维持秩序;

    5月18日,法国铁路、港口等运输部门的十几万人陆续开始罢工,反对2012年将实行社保费缴纳时限延长至41年的改革措施;

    5月19日,运输部门的罢工扩大到53个城市,示威规模声势浩大;

    5月20日,数百名非法居留人员举行第二次游行示威,要求合法居留证件,提出“勇敢争权”的口号;

    5月22日数百名科研人员聚集在“国家科研中心”(CNRS)巴黎总部门前,抗议政府拟议中的“国家科研中心”拆分改革方案,该方案拟将该中心拆分为6个国家研究院。包括该中心现任主席沙瓦在内的绝大部分科研人员表示反对,认为“没有理由解散科研中心,放弃整块的研究,”并宣布将在27日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

    5月22日,法国各行各业展开全国性示威游行活动,抗议政府将缴纳社保费年限延长至41年,据警方对全国126个城市的统计,大约有30万人参加了这项活动,而劳方则宣称高达70万人。工会方面提出的口号是“坚决反对政府把退休保险费缴纳年限延长为41年的措施”。虽然这次罢工规模小于2007年11月的罢工,但是,罢工参与率也是非常高的:法国国铁达到24.9%,法国电力公司有20.8%,邮局8.95%,法国电信公司是18%。工会希望与政府重新展开对话,但菲永总理已明确表示不延长社保费年限是不可能的;

    5月28日,由大西洋沿岸渔民引发的抗议油价上涨行动扩大到地中海沿岸,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纷纷加入到抗议油价上涨的示威行动之中,欧洲许多国家农民和长途汽车司机采取抗议行动,至此,渔民的抗议油价上涨行动演变成全欧洲范围的抗议浪潮;

    5月27日,巴黎所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响应号召,走向街头举行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科研体制改革。

上述2008年前5个月的罢工纪录可看出,无论在密度上还是在规模上,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法国可能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家知道,法国的传统罢工季节是秋天,在本来不是罢工高峰期的春季就发生如此密集的罢工行动,实在令人惊叹!从这5个月“罢工清单”中还可看出,旨在反对“特殊制度”改革的国铁和法航工人的罢工行动依然是这5个月罢工系列里的主角,这无疑是2007年11月大罢工的延续,这说明,2007年11月大罢工的妥协只是暂时的,围绕“特殊制度”的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社会与政府的对峙将是长期的,在强硬的政府态度和坚强的工会决心之间,是否会再次引爆类似2007年11月的全国性社会运动,世人将拭目以待。

    2.路径依赖:社会运动与历史遗产

    几个世纪的职业福利惯性,两百多年前的大革命精神,一百多年来的工人运动传统,半个世纪的高福利刚性,十年来的反对改革成功经历,近年来密度日甚一日的罢工盛宴,所有这些,无论对每个不同制度的工人来说,还是对多如牛毛的工会来说,无疑都是一笔不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依托,同时也是历届政府实行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

    具有大革命传统的法国工人,对来之不易、历经沧桑和具有一定路径依赖的这些福利项目,在面对受到触动或受到剥夺的可能性时,奋起斗争,相互支持,一致对外,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甚至这是一种文化的本能;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深知造反有理的真谛;于是,当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时便能挺身而出,群起而攻之,因为捍卫别人今天的利益就无异于捍卫自己明天的特权;于是,久而久之,在社会与政府之间产生隔离,他们永远成为一对死敌,工人从来就不信任国家,雇员从来就不信任雇主,社会从来就不信任政府。

    几百年以前的上述这些“特殊退休制度”的建立,既有法国资本家恩赐的因素,同时,又主要是法国工人抗议斗争和罢工争取的结果,用法国法学家的话来说,它是“第三共和国的社会杰作”(l’oeuver sociale de la IIIe République),至少是工人通过罢工、抗议资本家剥削获得的一种“社会征服”(conquête sociale)。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向工人们昭示,他们应该用同样的办法去保卫他们父辈们流血换来的成果,用杜朗(Thierry Tauran)的话来说,“这就是今天为什么人们总是用同样的罢工手段来抵制公共权力试图改革他们的特殊退休制度的根本原因”。起码,1945-1946年战后试图效法英国进行整合碎片的改革的失败,就是工人抵制的结果。

    想当年,皮埃尔��拉罗克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失败了。最初,拉罗克曾试图退让一步,妥协地试图将“老人”(指已经加入旧制度的工人)留在旧制度里,让“新人”(新参加工作的人)加入到崭新的“普通制度”里,但也遭到了“新人”的激烈反对,“新人”强烈要求留在旧制度里,反对加入新制度,对特权表现出极大地青睐和向往。无论如何,法国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走上英国碎片整合的大一统之路,法国现代社保制度就形成今天的这个碎片化样子了,这个难题留给了拉罗克的后代们。

    自拉罗克以来,在社会保障制度第n次引发法国社会风潮之际,萨科齐是第1位经受住考验的总统;他带着胜利的喜悦随踏上了中国这片社保制度改革的热土。但是,在他的国家,等待他的将是无休止的改革与反对改革的博弈,对于这一点,萨科齐肯定是有思想准备的。法国社保改革与劳工运动的互动规律的一个特点是,不管政府是否成为罢工的赢家,事后都要予以补偿。例如,2006年3月法国青年人抗议《青年首次合同雇用法》风暴成为赢家之后,国民议会不得不推倒重新立法,代之以相反的补偿:对雇佣青年人的雇主给予一定经济补偿。而这次罢工则不同,政府成为赢家,但在未来谈判中,工会让步之后的补偿和妥协办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铁路工人退休时政府提供较高水平的工资。为此,法国许多政府机构做过测算,铁路工人的补偿成本大约在8000万到1亿欧元之间,或说在1.18-1.48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在没有赢家和输家的社会博弈中,羊毛必定出在羊身上。

    在2006年初法国《首次雇佣合同法》立法流产之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Raphael Hadas-Lebe发表了一个文章,题目是《法国真的无法改革吗?》。这个文章从2004年法国全民公投中否决欧盟宪法、2005年秋全法国青年骚乱发生暴力浪潮、2006年初《首次雇佣合同法》再次引发全法街头抗议并进而引起世界关注的这三件互不相干的事件为由头,分析了当代法国的根深蒂固和不可思议的社会经济特征,语言犀利,思想深刻,他认为,第一个事件说明法国已经远远不适应全球化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要求,第二个事件说明当代青年对现代法国社会已表示出沮丧和不满,第三个事件说明法国人已远不适应现代就业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则。将这三件事连在一起,他得出的结论是,法国的社会模式已明显一败涂地,应该学习北欧的“灵活保障”(flexisecurity)模式,将灵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他激烈地批评法国人有三个缺点,即偏好意识形态的对抗,缺乏谈判妥协的文化,难以达成社会共识的传统,认为这三个缺点就是导致法国改革、失败、再改革、再失败的基本原因,最终面临的必将是街头政治和示威游行。他还把第二和第三个事件与1968年5月的文化革命红色风暴相提并论,认为法国人对40年前的那一场动乱仍然出奇的迷恋着。他大声疾呼“法国前途暗淡,急需重建信心”。

    3.巨大差异:法国对1968年风暴的留恋与中国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

    说到法国1968年运动,这里顺便再次提到法国与中国对各自“文化大革命”历史截然不同的评价差异性问题。去年法国大选时萨科齐曾提出了一个清算五月风暴留给法国社会遗毒的清单。但是,许多法国人逆而行之,今年五月正值震惊世界的法国1968年运动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辉煌的“红色五月”,法国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例如举办展览和演讲等。其中一项民调测验的结果非常引人注目:5月6日和7日一民调公司以电话提问方式对1006名18岁以上的法国人进行了现场调查,5月13日出版的左翼《人道报》公布了结果,其中78%的法国人认为1968年5月红色风暴是法国“社会进步”的表现,16%认为是“社会衰退”,在30岁以下年轻人中90%认为是社会进步;在“同样性质的运动会在今天再次发生”的选项中,62%的法国人认为会发生,36%的人认为不会发生,2%没发表意见;在“是否希望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选项中,58%的工人和53%的职员表示“希望发生”;在“1968年5月历史事件在哪些方面促进社会进步”的选项中,86%的法国人认为促进了男女平等,78%认为提高了社会福利,74%认为保障了工会权利,69%认为促进了家庭内部关系和提高了生活质量、68%认为提高了年轻人的社会地位。

    面对这样惊人的民调结果,难怪上述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Raphael Hadas-Lebe在其《法国真的无法改革吗?》中将2005年秋法国青年骚乱和2006年春青年风暴这两个事件的根子都与1968年五月革命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1968年五月风暴的“魅力”与“魔力”,是当代法国人对其1968年五月风暴的基本看法,与当代中国人对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国1968年5月革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中国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对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是否曾起到诱发法国“68革命”作用的研究,虽然一直存在争议,但至少从当时的中国媒体报道中可以窥见一斑。例如,中国出版的1968年7月5日《参考消息》在《欧美学生在斗争中学用毛主席语录》新闻报道中说,法国这次革命群众的风暴,巴黎学生在很多地方表现出他们是在毛主席的“造反有理”语录影响下进行斗争的,例如,索邦大学被占领之后,一连三天晚上举行了辩论大会,会场内外都悬有毛主席像,校门口售卖的许多革命书籍中,最为畅销的就是红皮的《毛主席语录》。在一个大学生的葬礼的花圈上还出现了毛泽东语录:“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在法国5月风暴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了“法国人民革命斗争示意图”,配发的文字说明是这样的:“具有巴黎公社战斗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大造垄断资本的反”,“法国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汇合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猛烈冲击着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配发的毛泽东语录是:“可以肯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彻底崩溃,世界上一切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彻底翻身,已经为期不远了。”在1968年5月份的《人民日报》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法国五月风暴的报道,一个月间就发了60多篇评论、报导、社论以及40多幅照片和宣传画。1968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重要社论《伟大的风暴》,高度赞扬法国学生、工人的斗争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继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伟大的人民运动”;期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省会首府、直辖市都举行了20万至100万人的游行示威和集会(见洛朗·若弗兰著、万家星译《法国的文化大革命(1968年5月)》,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21日,北京革命工人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北京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常设委员会、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北京中等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委员会联合发表《坚决支持法国工人和学生革命斗争的声明》;5月22日,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南京、武汉、广州七大城市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法国工人、学生的斗争(戴成均《略论法国1968年“五月事件”的社会动因》,载陈崇武主编《法国史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363页)。

    可以想象得出:学生们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筑起街垒,与警察进行血与火的战斗,全国一切停止,唯有瘫痪,最多时一天竟有高达1000万人参加宏大的示威抗议,这对于当时只有5000万人口的法国来说,岂不是一个跨世纪性的盛大节日?!这个盛大的节日自然让历史学家将1968年五月事件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情景连在一起,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称为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纪性盛大节日。这种由理想主义狂热、安那其主义传统和价值虚无主义串联起来成为主要脉络的三次历史事件似乎一脉相承,自然给许多现代法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就自然有一些法国人为之如醉如痴了。

    当然,许多理性的法国学者对法国五月风暴的看法是非常冷静的,例如,有法国学者指出,“同样脉络可以解释为什么安那其的思想和感觉再度兴起五月在于红旗旁边,处处可见黑旗飘扬”,“五月这个月所发生的事件都强烈显示,若不是有一道强有力的安那其情愫及理念一直在作用,那么在那样的条件下,像这样的一种革命很难走的这么远”(见安琪楼·夸特罗其 汤姆·奈仁著、赵刚译《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第166和167页)。

    4.社保模式:中国的选择与法国的教训

在2006年3月法国青年人抗议《首次雇佣合同法》导致全法大混乱时,我就为此写了一个长文,专门研究了法国社保制度与罢工的关系。于是,顺着这个惯性,出于兴趣,这次2007年11月大罢工中我就稍微作了跟踪,并且仔细阅读了我1999年在法国做一个月访问学者时带回来的几十本书,其中《自由的声音――1995年11-12月铁路工人冲突》、《社会保障的特殊制度》、《社会保障财务历史研究》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知道在法国,研究1995年大罢工的文献非常之多,那次大罢工震惊全世界。根据这几年研究法国社保和罢工的问题,对我最大的启示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碎片化社保制度是不可取的,不适应中国的现实和国情,不利于未来的改革,他将后患无穷,对未来和后代将是饮鸩止渴的一剂毒药。法国当年在战后确立社保制度时本来是想对这些早就存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大大小小的碎片统一起来,但由于工人的反对而没有成功;英国的情况稍好,1945年改革基本上完成了这个任务,碎片化制度基本得到整合和统一;最好的是美国,在1935年初次立法时就注意到碎片化的问题,并以立法的手段不仅完全摧毁了本来就不是十分成型的旧制度,而且还建立其一个崭新的大一统制度。中国基本不存在根深蒂固和历史悠久的旧式碎片化制度结构,初露端倪的若干碎片化只有十几年的暂短历史,基本是一张白纸。如果说十几年以前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碎片化问题的话,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不承认这十几年的社保历史沉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的话,我们就应该防止重蹈法国整合碎片失败的覆辙,制定一个美国1935年的法律,建立一个1945年英国的制度,把整合碎片进行到底,毫不犹豫地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制度。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可能正在逐渐走上一个后患无穷的碎片化之路。这些年来,由于存在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两种大的退休制度,待遇差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诟病的一个大问题,这就是明证,它影响社会和谐,为此,中央政府不得不给予三年的待遇差补贴,并于2007年不得不宣布将再连续补助三年。换个角度讲,这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补助也是来自财政收入!建立碎片化的制度比较容易,不用太动脑筋,不用整体设计,但是,这种不负责任做法把矛盾推向了未来,推给了我们的后代。这样下去,今天的法国,就是明天的中国。

    在法国,战后以来历届政府都深刻地认识到“碎片化”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几乎历届都打算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消灭和整合这些碎片。法国人已认识到,碎片化福利制度将导致社会不和谐。若兰·兰贝女士在其《社会政治学》中多次使用 “社会和谐”(l’harmonisation)这个词,多次承认“制度统一和缴费公平的这些社会和谐的努力受到了严厉的限制”。

 

图2:2007年中国社保制度参保职工人员“碎片化”基本状况

 

图3:2007年中国社保制度退休人员覆盖面“碎片化”基本状况

要格外注意,目前我们正在亦步亦趋,具有逐渐走向碎片化制度的强烈倾向。目前,我国主要存在5-6个碎片: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制度、城镇企业制度、农民工、务农农民制度;此外,农民工制度正在制定,据说很快就要出台了。除了这些大碎片,还有几个小碎片,比如,许多省市地方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农民工制度,五花八门,难以掌握,从失地农民到务农农民,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到农民工,林林种种的社保制度已经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不一而足,如雨后春笋。这些大小碎片各具特色,画地为牢,均属“地方粮票”,跨省市和跨省级时既不能转移和接续,又不能衔接和流动。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很像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制度。

    第二,垄断型大型企业的福利待遇长期看不该享有特权,福利刚性与市场弹性是一对矛盾,全民福利与社会福利具有完全不同的制度含意,对国民和政府具有完全不同的深远意义。法国特殊退休制度里的诸多小制度都有自己的小特权,并具有相当的刚性,当改革到这些群体身上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致他们的激烈反抗;不改革又不行,财政负担不起,其他群体也有意见;改革又引起激烈反抗,政府处于非常难堪的地位。这些行业一旦采取行动,就会立即影响市政正常秩序,引起全社会的混乱和瘫痪。这些行业都是自然垄断型行业,如燃气煤气、电力电信部门、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等等。从法国经验教训来看,一般来说,垄断现象还常常来自“制度短缺”,所谓制度短缺,就是行政监管部门对竞争行业进入的限制程度问题,比如,巴黎的出租车牌照、公证人执照等等,凡是用行政手段人为制造障碍以替代本来可以实行市场供需自我平衡的行业,其结果都多少会导致某种人为垄断,在人为垄断的庇护下,必然产生某种寻租现象,久而久之产生某些福利特权,在社会压力下,一旦改革改到这个群体的头上,就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改不下去,导致社会动荡。还有一种垄断属于国家独家经营的行业,比如法国的烟草零售业牌照常常只发给那些对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人群,如荣转军人、残疾军人等,因为一个烟店的执照可以养活全家,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这些群体的福利制度是独立的,逐渐就形成了法国特殊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局外人”难以进入,职业行业的福利待遇就形成内部循环,对全国范围的劳动力流动形成障碍,甚至形成“职业隔离”,社会流动性较差,龙生龙,凤生凤,贫者贫,富者富,社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所有这些都是法国给国人的重要启示。

     第三,选择什么样的社保制度,一定要考虑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反作用;较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不一定必然带来较好的社会稳定效果,模式选择往往比金钱更重要,制度缺位常常比资金缺乏更可怕。就业问题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就业多样化、多元化、分散化将是一个大趋势。适宜的社保制度将会促成其劳动力市场成为一个“就业大机器”,吸纳各种各样的群体充分就业,反之,将对就业路径、就业结构、就业规模等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社保模式选错了,可能就会较大程度地扭曲劳动力市场,导致较高的失业率。就我看来,在一切福利中,就业是最大的福利;在所有福利项目中,就业是最根本的项目。没有比较充分的就业,再好的福利制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这里需要再次重复一遍的是,从某种意义上,选择社保模式实际就是选择就业模式。法国乃至欧洲这些案例告诉人们,与北美相比,他们的失业率之所以始终保持在高位甚至在两位数,相当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社保制度所导致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个清醒的认识:社保模式选错了,我们的子孙就很可能要承受较高的失业率。

    第四,当前我国站在十字路口:或是走向大一统,或是走向碎片化。我们应以法国为镜鉴,选择一个“三统一”的模式;要以民族前途为重托,摒弃任何部门利益和局部观点;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模式选错将后患无穷。要将当前解决农民工社保制度的决策,纳入到全国社保体系中统一考虑,不应有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要将务农农民、失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小三农”改革与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统筹起来考虑,甚至要将城镇社保制度的改革统筹兼顾起来,向“大一统”的制度方向迈进。

 

主要参考资料:

Comité d’histoire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Contribution à l’histoire financière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 sous la direction de Michel Laroque, 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1999, Paris.

Fédération des cheminots CGT, Voix libres :Le conflit des cheminots de novembre-decembre 1995,VO Editions/La Vie Ouvrière, Paris 

Jean-Jacques Dupeyroux, Droit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13e dition par rolande Ruellan, Dalloz, 1998(Précis), Paris.

Marie-Thérèse Join-Lambert, Politiques sociales, 2e édition revue, Presses de Sciences po et Dalloz, 1997, Paris.

Nadine Richez-Battesti, La Protection sociale en danger, 2e Edition, 1994, Hatier.

Pascal Mignery, La Protection sociale des salariés, Les Editions d’organisation, 1994, Paris.

René Mouriaus, La CGT, Inedit Politique, Edition de Seuil, 1982, Paris.

Thierry Tauran, Les Régimes spéciaus de Sécurité sociale, Presse Universitare de France, 2000, Paris.

 

相关文章

「 支持乌有之乡!」

打 赏

×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金刚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凡本站注明“本站”或“投稿”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本站或投稿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站已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某某站”并附上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 关键词: 乌有之乡 法国 福利制度 罢工

网友评论

随机推荐

图文聚集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