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教材的插画
这几天,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相关插图引发了巨大争议。看了《数学》插图后,才发现《语文》教材封面及插图才是真的经典,真的好看!学生们每个新学期开学拿到新课本的那一刻,教科书的封面往往是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现在多数教材大多是上文下图的形式,不同版本间比较相似,区别不大,特点不鲜明。所以在设计统编教材时,设计人员希望能从封面的形式上可以突出其特点和整体性,方便学生的识别和使用。
本次统编教材的封面设计注重整体性和信息层次的梳理。除去插图,每一个色块和线条均有划分学科、年级和统一套书特征的作用,简洁的版面体现了在中小学教科书出版上的权威性。
每一本教材的封面中1/6 面积的高亮白色为第一层次的书名区域,1/3 面积的彩色纯色色块为第二层的信息区域,1/2 面积的插图区域排除了上层信息的干扰,更好地烘托起该学科内容的气氛。在整套教材的封面中85%以上的面积覆盖色彩的设计方法在教材中也是一种创新。
在学科与年级的区分方面的设计构思。相同元素:象征教育的绿色贯穿整套教材,同样的中性灰色底,托起年级信息。不同的元素:书名的边框代表了不同学段的花形、圆形到方形衍变,对照相应右上、中左、中右位置,放置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学科书名。封面整体设计风格的宏观气势。
因年级信息底色的中性色温和教科书专属绿色的统一设计,当大批封面摆放在一起时,可以感到这两个色彩不易与其他颜色混淆,也不冲突,形成了这套教材封面色彩的基础。设计时还着重考虑到书脊设计的色彩延展,代表学科的色彩与学段图形的组合,以及每册插图不同的局部色彩,既个性鲜明却又成为一体,整套书的气势尽显其中。
区分形式统一封面的不同学科间的特点,插图的作用至关重要。封面设计中的插图有从内文选取配图的,亦有独立创作插图的,本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了后者。以小学语文为例,插图内容选择意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实验教科书相比,书中反映传统文化的古诗古文、名言警句增幅近80%。传统文化的比重明显增强。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以此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线,选取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展示了一系列流动的美丽画面。
语文小学阶段的封面内容,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孩子贴近的题材为表现点,分别是风筝、糖葫芦、皮影、布老虎、泥塑、端午、脸谱、对联、围棋、剪纸、国画写生、宫灯12种题材,对应小学的12册教材。
教材编写人员在和画家讨论如何表现这些内容时,也是颇费了些心思。画面不是从传统的角度来展示介绍,而是把孩子安排进这些画面,画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适当兼顾与教科书使用时节相对应。 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力邀著名绘本画家景绍宗先生执笔,画家采用了传统的手绘水彩的表现手法来绘制。造型活泼,细节生动,色彩绚烂,形成一系列流动的画面,绘画带有浓郁的中国民俗风格。画面效果为儿童喜闻乐见,让学生既感受到画面之美,也体会传统文化的内容之美。
景绍宗,动画导演、绘本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过中国邮政特种邮票《儿童游戏》,绘本代表作品《梅里的雪山怪兽》《城里来了一条龙》《飞吧!爸爸!》。
景绍宗自小对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民间文艺钟情有加。兴趣的积累,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娴熟优雅的画技,一本本温暖奇趣的东方故事在其手中落地生根。
下面,开始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一年级(上册)放风筝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高粱笑弯了腰,大地一片金黄,
松鼠在树上跳跃,小狗在草地撒欢,
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了天空,
金鱼自由自在,蝴蝶翩翩起舞,
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传遍四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一年级(下册) 糖葫芦/堆雪人
瑞雪兆丰年,大地银装束裹,
树上屋顶上都是厚厚的积雪,
很快雪人堆好了,憨态可掬,
红鼻子,歪戴帽,厚围巾
左手手套,右手葫芦,
货真价实的糖葫芦在小朋友的手上,
红灯笼,大福字,
劳动后的奖赏酸甜可口,最应景。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皮影戏
咚咚咚,鼓点铿锵响起来,
哗啦啦,哪吒舞起乾坤圈,
咦,梅花鹿是来捣乱的不,
难道上场的不应该是龙太子吗?
哦,等着上场的还有一大堆龙王,
虾兵蟹将也是跃跃欲试。
有分工协作,有默契配合,
相得益彰,有模有样,
是对古老戏曲的热爱,
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有二年级数学书 你也是看到新闻了吧
小学太久远,谁能记得?还是初中的课本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