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7-3 0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订阅频道收藏2跟贴
60亿汉服生意破圈:年轻人一年买30件,电商卖家苦熬价格战
2021-05-06 09:25 AI财经社
文 | AI财经社 张梦依
编辑 | 杨洁
正逢春日赏花时,再加上节日期间,这个五一假期里,抖音上无数汉服美女踏青的视频火热。现在,在各大风景区和活动上,如果没有遇到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反而不正常了。五一期间一度冲上热搜话题,在景区里抱着电脑加班的那位“打工人”姑娘,就是一位身着汉服的妹子。
汉服圈子和生意,乘着这波“传统文化热”的东风,越来越火。
这波汉服热的簇拥者多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中有的人一年会买三十多件汉服,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都会穿汉服活动;有的人愿意花半年时间亲手制作一件珍藏款汉服;有的人则将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汉服推广活动上。
也正是这些“爱好者”,撑起了60亿元规模的汉服市场。目前仅淘宝上的汉服商家已经多达1000余家,也有公司靠着汉服摄影生意就走到了上市环节。
汉服圈和汉服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小众爱好,正在不断“破圈”。但是,无论是形制还是价格,汉服仍然要经历如何适应大众化的阵痛。同时,电商体系下汉服商家低价竞争激烈;产品设计上,抄袭、山寨成风,设计师资源稀缺;加之供应链尚未规模化,也令汉服赛道的玩家们直呼“生意不好做”。
2021年,汉服还会继续火下去吗?
入坑一年,买了30件汉服
从201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美女”,到今年春节的“唐宫夜宴”全都火得出了圈,传统文化热潮兴起,汉服也随之热度跟着提高。而这股“汉服潮流”,最先吸引的就是年轻人。
阿慧的职业是设计师,她起初是被汉服的“古典美”所吸引的。阿慧说,在一年前,她无意间刷到一则抖音视频,T台上汉服模特裙裾飘飘、婀娜多姿,一个接一个从舞台中央走来时,她的心瞬间被击中了。
阿慧在小红书上,做了一番功课。下至二三百元、上至五六千元的汉服,她都比较考虑了一番,有的汉服质量和版型一般,但设计出彩,她也会购买。买了汉服之后,阿慧一开始还不敢穿着上街,但她拍摄的汉服照片却常常获得朋友们的赞赏。在朋友的鼓励下,她现在已经由一般爱好者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同袍”。
汉服、JK制服和LO裙,共同被称为二次元圈子的“破产三姐妹”。顾名思义,这三种服装,是年轻人们“烧钱”的爱好。阿慧说,“入坑”才一年,她已经买了30多件汉服,总开销五万元左右。随着对汉服了解的加深,阿慧愈发注重汉服的形制、做工和布料质感,购买价位也不断攀升。
因为职业相对自由,现在除了睡觉,阿慧基本的服装都是汉服。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说,自己只是“野狍子”一枚。更加资深的汉服爱好者,不仅会自费拍宣传视频、制作汉服宣传片,还会将所有业余时间花费在汉服推广活动、线下见面会上,愿意为汉服倾尽所有时间和精力。
李幸就是其中之一。她嫌市面上的成品汉服不够精致,干脆亲自去面料市场挑选真丝绢布,拿去裁缝处加工。这样一件亲手打造的汉服制作周期少则一个月,长则半年,单件成本就在3000-5000元之间。
如今的汉服爱好者多数是像阿慧、李幸这样的年轻人,而这一“小众爱好”,也正在加速扩张。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0年我国汉服爱好者的数量规模同比增长45%,达516.3万人,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0.7%,达63.6亿元。
根据天猫服饰发布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阿里购买汉服的消费者已有近2000万,其中女性占比近八成;而购买人群集中在18-24岁区间,95后是汉服消费的主力。
汉服正在“破圈”,从小众文化,向着新兴的产业进化。随着国潮消费升温,汉服行业也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
天眼查显示,2019年汉服相关注册已经超过1000家,同比增长175%。去年以来,已有织羽集、重回汉唐、十二轮光年、十三余等企业相继获得融资。休闲服装品牌森马也开始进军儿童汉服市场。日前,国风摄影品牌盘子女人坊跻身长沙市2020年拟上市企业名单之列,汉服赛道即将走出“国风摄影第一股”。
汉服热也离不开社交媒体及影视剧的宣传。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汉服KOL们的宣传加强了关于汉服话题的讨论热度,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等号称服饰复古、制作精良的古装剧的推动下,年轻人对古典文化中的传统妆容和服装的兴趣,开始加深。加之《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综艺节目屡屡成为口碑爆款,中华传统文化也再度掀起复苏潮流。
汉服热的兴起,也源于汉服中具有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含义,这恰恰契合了“Z世代”们的消费心理。易观分析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表示,“此次国潮的兴起,不再停留在对中国元素的猎奇心理,而是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年轻人不再只想满足物质需求,很多人的消费已经上升到“尊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