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回复: 3

汉服圈内部,也存在“改良派”和“复原派”两种不同的意见。

[复制链接]

758

主题

2098

回帖

43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82

手机扫描预览
发表于 2021-7-3 02: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外界对其圈子却颇具争议。打开知乎等平台,不乏“汉服圈有多乱”一类的吐槽贴。即使在汉服圈内部,也存在“改良派”和“复原派”两种不同的意见。

改良派推崇让汉服融入日常生活,为汉服注入现代元素。复原派完全相反,认为汉服设计要严格遵从古籍和文物,坚持为汉服“设置底线”,他们认为,汉服如果缺乏统一标准,就会弱化符号性、礼仪感和仪式感,加强外界对汉服哗众取宠、非主流的负面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9

主题

2160

回帖

45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34
发表于 2021-7-3 0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幸对汉服,是持着包容态度的。她既喜欢复原汉服,也喜欢包含了汉服元素的改良汉服;除了形制外,布料、制作方式、面料也是她所看重的。“只有古代服饰研究学者能对形制提出专业的看法。很多刚刚入门的年轻人更看重外在形式,变成了‘卫道士’,”她说,“但我只是喜欢传统服饰,不喜欢混圈。”

但汉服圈的“鄙视链”也由此形成。“复原派”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如果有圈内玩家穿着不遵守统一形制的汉服,就会被圈子排挤。比如穿着“影楼风”的人,就会受到其他玩家的批判和指责。即使汉服圈对圈外的玩家比较宽容,但在很多社团内部也有着严格要求,比如在汉服活动中,举办者会要求参与者穿着正规汉服,从头到脚都按照最正确的穿戴方式,在活动之时也需要以传统礼仪见礼。

这也成为汉服圈受到外界质疑和争议的原因之一。

在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戴显天看来,“形制是汉服之所以为汉服的基本条件。不同于时装的随性设计,汉服有着非常严格的定义和规范,又由于汉服断代了300多年,对于其了解主要还是从文物和文献中展开,本着严谨的原则,研究越深入,对汉服的认知也会越高。”

用户认知的不统一,也带来了价格体系的混乱。

汉服中高端品牌价格区间在2000-9000元不等,部分汉服已经达到万元以上,更有甚者,一顶新中式宋明式兽面盔就要近十万元,一件新宋式武经步人黑甲价格为8.6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6

主题

2224

回帖

43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77
发表于 2021-7-3 02: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在日常消费中,用户们却是“用脚投票”的。阿慧介绍说,在圈内制作精品汉服的店铺往往产品都价格不菲,如明华堂、南京云锦等;但买的人却并不多。而一些设计和版型不错、价格相对较低的汉服店家,卖得反而更好,这类汉服也被圈内称为“汉服中的校服”。以某品牌为例,该品牌月销量最高的汉服月销量3万多件,定价200元以下,此外,还有多款汉服月销上千,跻身同品类销量前列。

一位汉服商家也坦言,目前改良汉服的市场份额占了大约80%左右,传统汉服市场的份额,他估计连5%都不到,还有15%-20%的市场份额,是包含了汉元素的服饰。“复原汉服只有发烧友喜欢,色彩稀少、亮度暗沉,给人一种行动不便的厚重感。多数消费者,实际上更看重服装的便利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9

主题

2163

回帖

45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37
发表于 2021-7-3 0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订阅频道收藏2跟贴

60亿汉服生意破圈:年轻人一年买30件,电商卖家苦熬价格战
2021-05-06 09:25 AI财经社
文 | AI财经社 张梦依

编辑 | 杨洁

正逢春日赏花时,再加上节日期间,这个五一假期里,抖音上无数汉服美女踏青的视频火热。现在,在各大风景区和活动上,如果没有遇到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反而不正常了。五一期间一度冲上热搜话题,在景区里抱着电脑加班的那位“打工人”姑娘,就是一位身着汉服的妹子。

汉服圈子和生意,乘着这波“传统文化热”的东风,越来越火。

这波汉服热的簇拥者多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中有的人一年会买三十多件汉服,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都会穿汉服活动;有的人愿意花半年时间亲手制作一件珍藏款汉服;有的人则将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汉服推广活动上。

也正是这些“爱好者”,撑起了60亿元规模的汉服市场。目前仅淘宝上的汉服商家已经多达1000余家,也有公司靠着汉服摄影生意就走到了上市环节。

汉服圈和汉服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小众爱好,正在不断“破圈”。但是,无论是形制还是价格,汉服仍然要经历如何适应大众化的阵痛。同时,电商体系下汉服商家低价竞争激烈;产品设计上,抄袭、山寨成风,设计师资源稀缺;加之供应链尚未规模化,也令汉服赛道的玩家们直呼“生意不好做”。

2021年,汉服还会继续火下去吗?

入坑一年,买了30件汉服

从201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美女”,到今年春节的“唐宫夜宴”全都火得出了圈,传统文化热潮兴起,汉服也随之热度跟着提高。而这股“汉服潮流”,最先吸引的就是年轻人。

阿慧的职业是设计师,她起初是被汉服的“古典美”所吸引的。阿慧说,在一年前,她无意间刷到一则抖音视频,T台上汉服模特裙裾飘飘、婀娜多姿,一个接一个从舞台中央走来时,她的心瞬间被击中了。


阿慧在小红书上,做了一番功课。下至二三百元、上至五六千元的汉服,她都比较考虑了一番,有的汉服质量和版型一般,但设计出彩,她也会购买。买了汉服之后,阿慧一开始还不敢穿着上街,但她拍摄的汉服照片却常常获得朋友们的赞赏。在朋友的鼓励下,她现在已经由一般爱好者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同袍”。

汉服、JK制服和LO裙,共同被称为二次元圈子的“破产三姐妹”。顾名思义,这三种服装,是年轻人们“烧钱”的爱好。阿慧说,“入坑”才一年,她已经买了30多件汉服,总开销五万元左右。随着对汉服了解的加深,阿慧愈发注重汉服的形制、做工和布料质感,购买价位也不断攀升。

因为职业相对自由,现在除了睡觉,阿慧基本的服装都是汉服。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说,自己只是“野狍子”一枚。更加资深的汉服爱好者,不仅会自费拍宣传视频、制作汉服宣传片,还会将所有业余时间花费在汉服推广活动、线下见面会上,愿意为汉服倾尽所有时间和精力。

李幸就是其中之一。她嫌市面上的成品汉服不够精致,干脆亲自去面料市场挑选真丝绢布,拿去裁缝处加工。这样一件亲手打造的汉服制作周期少则一个月,长则半年,单件成本就在3000-5000元之间。

如今的汉服爱好者多数是像阿慧、李幸这样的年轻人,而这一“小众爱好”,也正在加速扩张。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0年我国汉服爱好者的数量规模同比增长45%,达516.3万人,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0.7%,达63.6亿元。

根据天猫服饰发布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阿里购买汉服的消费者已有近2000万,其中女性占比近八成;而购买人群集中在18-24岁区间,95后是汉服消费的主力。

汉服正在“破圈”,从小众文化,向着新兴的产业进化。随着国潮消费升温,汉服行业也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

天眼查显示,2019年汉服相关注册已经超过1000家,同比增长175%。去年以来,已有织羽集、重回汉唐、十二轮光年、十三余等企业相继获得融资。休闲服装品牌森马也开始进军儿童汉服市场。日前,国风摄影品牌盘子女人坊跻身长沙市2020年拟上市企业名单之列,汉服赛道即将走出“国风摄影第一股”。

汉服热也离不开社交媒体及影视剧的宣传。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汉服KOL们的宣传加强了关于汉服话题的讨论热度,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等号称服饰复古、制作精良的古装剧的推动下,年轻人对古典文化中的传统妆容和服装的兴趣,开始加深。加之《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综艺节目屡屡成为口碑爆款,中华传统文化也再度掀起复苏潮流。

汉服热的兴起,也源于汉服中具有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含义,这恰恰契合了“Z世代”们的消费心理。易观分析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表示,“此次国潮的兴起,不再停留在对中国元素的猎奇心理,而是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年轻人不再只想满足物质需求,很多人的消费已经上升到“尊重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spaly社区|二次元论坛|ACG动漫交流|COSpaly-目前最大的二次元聚集地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3 07:04 , Processed in 0.304399 second(s), 26 queries .

备案号 渝ICP备20220085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