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水电站集约化运维中心 炎陵县水利局供图
□本报特约记者 刘小花 通讯员 王章兵
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共有266座水电站散落在株洲各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水电站带来的生态问题日益显露。如何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株洲市水利部门近年来持续发力,多举措推动小水电站绿色转型升级,为小水电站健康发展提供充足“能量”。
以“智”为主线稳效益
“提起小水电站,大家都戏称是‘液体金矿’。”在炎陵县从事多年水利工作的老水利人林国勇介绍,1985年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初级电气化县,小水电站为当地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很多百姓因此受益。
然而,由于许多小水电站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设备设施老化,加之地处偏远山区难以吸引技术人才,严重制约了小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拥有154座小水电站的炎陵开始先行先试。炎陵引入社会力量推行小水电站集约化运维,利用“互联网+”为水电站安装“智慧大脑”,让小水电站业主通过运维平台、手机App(应用软件),即可实现水电站运营情况的远程监测、操控,显著减少了人员投入,助力小水电站发电效益稳步提升。
以“绿”为底色护生态
深冬,山峦叠嶂翠柏立,碧水潺潺流不息,走进炎陵县水口水电站,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
“以前,河流淤积、流量锐减,现在河水清了、水量也充沛了。”炎陵县水口镇自源村村民感慨。水口水电站以“绿色生态”为重点,强化小水电站安全生产监管和生态流量监管,持续做好安全标准化建设、生态流量泄放和绿色环境建设等工作。据水电站负责人介绍,为营造优良的生态景观,电站还开展了植被修复工作。
目前,株洲市已成功创建了茶陵青年水库水电站、攸县桐坝水电站、酒埠江水库水电站、炎陵县水口水电站等4座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一场场小水电站的“绿色蝶变”正在株洲各地上演。
以“扶”为方向显担当
小水电站的绿色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流域生态治理上,还体现在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强大的“造血功能”。
在茶陵县青年水库右岸新建设的水电站就是一个扶贫项目。据株洲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水库是一座径流式水库,丰水季节泄洪量大、时间长,新建的扶贫水电站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从开工起,每年上交收益金193万元到茶陵县财政,并持续上交20年,重点用于补充社会兜底帮扶财政资金不足问题,以及完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一座水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开展小水电扶贫工程的美好愿景。2023年6月,青年水库右岸新建水电站投入运行,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美好愿景在这里成为现实。